2022第六屆絲綢之路女性創新設計大賽(簡稱“大賽”)由陜西省婦女聯合會、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陜西省商務廳、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鄉村振興局聯合主辦。本屆大賽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女性和女性為主的設計團隊作品共計1665組。其中,工業產品類作品742組、綠色生活類作品144組、文化創意類作品779組。參賽個人722人,參賽團隊943個,共計3606人,最大年齡75歲,最小18歲。參賽者來自泰國、韓國,以及國內29個?。ㄊ?、區),共有162家學院,32家單位參賽。已申請專利項目44組,包括27組外觀設計,13組實用新型,4組發明專利。

大賽連續舉辦六屆以來,積極響應國家 “一帶一路”倡議和全國婦聯“平等參與、創新發展”的號召,以創新設計為紐帶,弘揚絲路精神、凝聚女性智慧、展示交流成果、推動創新發展,深入挖掘絲路沿線女性創新典范,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國家女性民間的聯系,為更多絲路女性發展成果搭建了交流互鑒、務實合作平臺,為提升女性創新能力,形成女性參與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為女性應對疫情挑戰不斷創新途徑、促進經濟包容性增長、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婦女事業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期賽事組委會將對獲獎作品進行定期展播,以下為文化創意類設計獲獎作品展示:

作品名稱:彈出式立體書籍裝幀《幻想》
作者:張婷婷
學校: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指導老師:李晶
作品介紹:《幻想》是由二維轉向三維空間的一本立體書籍,對于彈出式的設計靈感是來自于大量的市場走訪以及各大書店的書籍得出的結論,并不多幾乎屈指可數,并沒有把三維書籍發揮到極致;更重要的是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更加促使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里作為當代年輕人貢獻社會的一份力量,所以想通過這個設計的機會展現出最佳作品。

作品名稱:絲物
作者:郭姜威、高健
學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湯雅莉
作品介紹:古絲路是連接古代東西方最重要的一條交流通道。在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時,西方的動植物品種沿著這條通道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大量新奇物種逐漸聚集在古代中國,極大的豐富了當時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作品以“古絲路物種”為研究對象,通過塑造長安動植物文化IP,用圖形創意以及豐富的色彩語言,創新性的以物種作為主要形象,進行文化創意IP創新設計,來傳達古絲路物種中的東西方文化印記,最終通過塑造古絲路文化創意品牌,來提升絲路文化品牌形象的影響力,展現“一帶一路”下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與傳承。

作品名稱:騎鶴學唐詩
作者:張睿、劉德琳、張立、方世元、趙振、吳洋
單位:陜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作品介紹:漫畫繪本《騎鶴學唐詩》為孩子們量身策劃的唐詩知識漫畫讀本,書中用560幅精繪國潮風漫畫,25個沉浸式小劇場,100多個唐詩小知識等,從不同側面科普多首經典唐詩的相關知識,再現其時代背景和寫作場景,讓孩子們在充滿趣味和想象力的故事中,走進盛世唐朝,和有趣可愛的唐朝詩人們對話,領會唐詩的意境,感悟中華文明之美。讓中國少兒和青少年能夠接受優質的詩歌教育,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形成正確三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唐潮詩仁致力于講好唐詩故事,讓詩人立體起來,讓唐詩“活”起來,達到可持續的文化輸出與深遠的文化影響,打造世界第一唐詩動漫IP。

作品名稱:陜西八大怪——陜西傳統文化創意文創產品設計
作者:陳紫琪
學校:西安理工大學
指導老師:樊榮
作品介紹:在陜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陜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陜西八大怪”。傳統民俗文化設計以“陜西八大怪”作為出發點,運用插畫的方式,潮流的配色賦予傳統民俗文全新的活力。使更多大眾了解到“陜西八大怪”這一傳統民俗文化,將插畫應用于衍生品設計中,增加了文化的曝光度,加強了傳播性?!瓣兾靼舜蠊帧庇兄S厚歷史文化積淀,沿襲歷史民俗,,以其“古風古韻古長安”的獨特魅力,成為一大熱點。

作品名稱:活字 · 茶
作者:何之楠、張馨悅、王黎霞
學校: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
指導老師:鄢琳
作品介紹:產品根據活字印刷術設計,每一塊茶塊上都刻有字,就好像是活字印刷術中的泥活字;在產品開合方式上,主要采取活字印刷術中拓印、上墨的方式,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感受活字印刷術的使用過程。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會先看到茶盒上面的詩句,打開后看到帶有刻字的茶塊,就好像封面的詩句是利用茶塊印上的一樣。茶盒中的茶塊可以自由組合,所選用的詩句是蘇軾的一首回文詩,使用者可以自行排列組合,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
絲路演繹長卷—通景畫創作

作品名稱:絲路演繹長卷—通景畫創作
作者:姚家琳、張澤桓 、孫博序、王兆輝
學校:天津美術學院
指導老師:孫奎利
作品介紹:在“一帶一路”政策方針大思想的引導下,結合此次古建筑史和專業表現技法課程確立了我們絲路長卷的選題。我們的長卷主要展示古絲綢之路的東段和中段,在繪制過程中分為三組分別是長安?—?武威?—?張掖?—?河西走廊?—?費爾干納盆地,以及陽關?—?安西?—?蔥嶺。約有4400公里,它在建筑風格上經過了兩種變化,由起始段的統一唐漢風過渡為中式建筑與伊斯蘭建筑的結合,在建筑形式上完成由東方到西方化的轉變。
第一段由長安?—?武威?—?張掖。表現的建筑分別為咸陽宮,平涼大元寺,靖遠法泉寺,隴西威遠樓,天水伏羲廟,寧夏大拱北,樂都瞿曇寺,武威涼州大寺院,南城昭武門,張掖萬壽木塔。第二段由河西走廊?—?費爾干納盆地,表現了喀什葛爾老城,蘇巴什古城,莫高窟,樓蘭古城,玉門關,愛提尕爾清真寺,嘉峪關,庫車清真大寺。第三段由陽關?—?安西?—?蔥嶺,絲綢之路并不是單一線性的,它是由敦煌至蔥嶺的分支,經由建筑有陽關,和田古民居,哈密王府,葉羌兒汗國王凌,吉木薩爾千佛寺,伊寧回族清真大寺,碎葉城局部復原圖。
主要制作手法才用了手繪板繪與軟件結合,在制作長卷的過程中,技法的鍛煉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制作過程中讓我們對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建筑群,以及其相關的歷史、人文、地理乃至絲綢之路文化都有了全新且更加具體的認識。
本網站中未標注“來源或是標注“來源**(網站)”的作品,均轉載于第三方網絡平臺,本網站轉載系出于傳遞設計大賽信息之目的,不保證所有賽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請您在閱讀、創作過程中自行確認,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